服务电话 136 8103 1293
导语:
“邢台·天台山 风的艺术季”自2023年7月拉开帷幕,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次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景区--天台山,邀请到了包括参与过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艺术家,以及来自俄罗斯、荷兰共十位艺术家驻留在天台山景区,以天台山的“风”为主题进行在地创作。艺术家们基于现场空间与在地人文等综合因素,创作了《避风港》、《UNTITLED》、《听风》、《风的理想》、《风语》……等十个艺术作品,共同构建出一座“山谷美术馆”。同期举办的还有“仲夏趣玩嘉年华”,设有“晚风市集”、“山谷微醺啤酒吧”、“躺平计划”等。并将衍生出“自然艺术研学”、“林涧星空露营”、“山谷艺术旅拍”等新的经营业态,本次活动希望通过艺术的介入,赋予景区场域的更新,塑造全新的人文价值,助力天台山景区从一个传统观光型景区升级转化为一个集社交体验,知识体验、审美体验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游憩休闲平台,将天台山打造成更加日常化、个性化、休闲化的出游型消费场域,从而拓展天台山的内容运营与业态经营,促进二次乃至三次消费。这是国内传统景区与大地艺术相结合,践行文旅融合理念的一次尝试;也是在文旅发展的新阶段背景下,山岳型景区顺应时代趋势,寻求新的转变,以当代艺术为手段,打造个性化标签的路径探索。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 开幕式

 

一、存量竞争时代,传统山岳景区面临新挑战。

随着全民旅游的开展,从城市到农村,游客逐渐从井喷的状态回归常态。在新出生人口发生逆转的背景下,旅游市场也由增量市场逐渐步入存量竞争的新阶段。山岳型景区作为我国最早形成旅游价值的自然资源,在各地旅游产业发展中往往扮演着引领和带动的角色,在旅游市场步入存量竞争阶段的山岳型景区也面临着不少的新挑战:一是山岳型景区“头部效应”明显,景观平平的普通山岳型区面临在有限的市场份额内竞争激烈的挑战;二是登山的攀爬难度形成的复游率偏低的阻力;三是随着小红书、抖音等媒体对出行决策的深入影响,旅游业作为视觉形象驱动的产业,普通山岳型景区面临着传播场景单一、视觉雷同、不易形成话题的弱势;四是过度依赖“门票+景区客运”的低水平竞争收入模式不能满足景区对营收增长的需求......。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天台山景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巍巍太行山的余脉,虽有五谷仓、龙首峡、天圈、九县垴、大天眼山、小天眼山、云海亭、半壁殿、慈云阉等众多山峰和人文景点,具备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但从实际经营来看,其先天禀赋放之周边众多山岳型景区中并不突出,其游客客源地的辐射范围有限,一直以来靠和旁边在中国北方不多见的岩溶洞穴景观--崆山白云洞进行联票合作吸引客流。景区经营也高度依赖门票经济,营收结构单一。景区也尝试过引入过“呐喊泉”等二消业态,但这些“标准化的工业游憩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随之就会因迅速降温而失去经营价值。可以说临城天台山面临的问题是众多自身条件并不突出的山岳型景区的一个缩影。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作品:重回世界 作者:李琳琳

 

二、大地艺术--走出美术馆,走到自然中去,走到人们身边去的。

大地艺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罗伯特·史密森为代表的艺术家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造自然景观的作品,让大众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地艺术节通常集合了一群艺术家在户外使用各种材料因地制宜地进行艺术创作和展示,以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关注。大地艺术节打破了场地的限制,所见即一览无余的展览场,一切皆是它的观众。

大地艺术在中国被人们所熟知,就不得不提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日本新潟县的越后妻有是一个面临人口严重老龄化的落后山区。1996年,新潟县政府筹措了一笔“十年地方振兴基金”,邀请到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希望可以借助艺术文化的创意重新振兴衰败的乡村。北川富朗认为艺术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从古至今,艺术本身就是一个能够反映人和自然、文明或者自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良好方式。接下这一重任的北川富朗提出了一个非常雄伟的想法,将整个越后妻有地区打造为一个“天然的美术馆”,为了这个目标,他用了四年时间去做筹备。最终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263组艺术家参与,其中有210件永久作品。越后妻有首届大地艺术祭开幕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吸引游客16万余人,为新泻县带来的经济收入达127.58亿日元。从2000年到2015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共接待了来自全球的230万游客。成功的将一个贫穷落后且默默无名的日本乡村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影响着国内的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但大地艺术与景区的结合并不多见。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作品:风的低语 作者:Xenia Otmakhova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作品:风的理想 作者:范晓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大地艺术与山岳型景区结合的探索。

站在文旅产业的角度看大地艺术,它与文旅产业的结合非常匹配,尤其是和依托自然资源的山岳型景区的结合具有很好的融合效应。
首先,大地艺术倡导艺术要走出美术馆,走到大自然中去,正好契合山岳型景区自然生态的先天环境,山岳是大地艺术丰富多样的展场,大地艺术是山岳精彩纷呈的内容;

其次,大地艺术的在地性,强调与在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的融合,也正是目前山岳型景区需要打破“景点思维”,转向融合在地资源的“大景区”以及创新更多消费业态与游憩功能的“景区综合体”思维,改变生存逻辑,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强调与当地资源协同融合,挖掘与创新景区的运营IP与经营业态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第三,大地艺术极致的表现力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具有视觉张力和情感体验的场景营造,艺术创作是一个想象力激发的过程,能让很多无形的文化或者平淡无奇的景观赋予“震撼和触动”的激活与新生,能够触发景区场景提升的系列连锁反应,为景区的游客体验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作品:低语 作者:田镇炜 

第四,大地艺术在深层次的思想上,它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与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是体现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公共艺术不仅是关于艺术的艺术,同时关心的是环保、人权、自由等更为广泛的社会议题和文化议题。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感受度,以及对社会情绪的关注力。这种具有情感属性的事件、作品很容易被大家关注并引起大众共鸣,恰恰弥补了普通山岳型景区景观同质化的缺陷,适合游客打卡等标记自我情感、彰显个人态度的行为,也极易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上传播。

最后,对于文旅融合而言,其中一个关键节点是做顶层设计,因为所有的文旅内容项目,如果脱离了经营,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只有经营的考量又是缺乏吸引力的。而这些是可以在大地艺术的策展中,通过结合实际并进行融合策划,我们可以用文旅产品去倒推艺术作品应该如何创作并带来更大效益的思维。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选择对景区发展有撬动点的主题或者创作命题,也可以具体想象游客的参观路线,大家应该首先看到什么、需要在哪里停留、在哪里聚集、在哪里需要有服务和消费、将来如何持续经营等等进行系统规划。这种基于文化创作与旅游经营融合考量的顶层设计,是文旅融合应该有的思维方式与必要手段,大地艺术的策展思维就是这种融合思维模式的集成。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  作品:焰   作者:胡航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  作品:十平米的彩虹   作者:觏火

 

四、山不在高,有IP则名。

天台山景区如何破茧成蝶,找到新的发展支点,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是摆在天台山景区的运营方邢台临城锦临旅游集团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挑战。以往山岳型景区常用的一些网红产品,如玻璃桥、滑道、呐喊泉、网红秋千、小火车等,作为“工业化”的游憩产品缺少持续的吸引力和迭代能力。唯有能因地制宜的以文化、体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高互动性、能够持续迭代创新、常做常新的内容IP才是景区提升的方向。在与“艺术IP”策展团队反复沟通后,一个想法孕育而生--举办一个山谷大地艺术季!将天台山打造成全球首座“山谷美术馆”,经过每年持续的举办,最终形成天台山的超级文化IP,为天台山赋予新的发展动能和经营价值,正所谓“山不在高,有IP则名”。反观国内的名山大川,无不是有诗词歌赋和名人大家的加持才名扬天下,而大地艺术就是现代版的“文化艺术营销”,通过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为天台山营造全新的场域氛围和游客心智感受,调整游客结构、扩大游客辐射范围和衍生新的经营业态。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作品:时间的纹理  作者:孙晟

邢台天台山景区完整的游览下来只需要2-3个小时左右,是一条攀爬难度低,但自然景观丰富、设施完备的景区,适中的规模与多样的地型,特别适合作为大地艺术的展出场域。在确定大地艺术这个方向后又确定了以“风”为天台山大地艺术的创作主题,以期打造一个全国乃至全球唯一以“风”为主题的大地艺术节。“风”即是物理的,也是精神的。在物理层面上,夏日的风为人们带来体感的舒适与清爽,让人神往,体现了天台山良好的自然生态;在精神的层面上,“风”这一意象带给人们以丰富的遐想,风就如同每一个平凡的我们一样,没有任何形状、任何色彩、任何味道,却可以成为任何形状、任何色彩、任何味道,可以自由地吹往任何一个角落,人们在现实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束缚,但在艺术的世界里,就如同风一样,自由又洒脱,传达出无拘无束、自由浪漫、至柔至强、超脱世俗等独特意境,为艺术家创作带来哲思与灵感,也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松弛感、愉悦感、浪漫和心灵满足的独特体验;与此同时,“风”还象征着蜕变的力量,大风自小风发展而来,蜕变往往从细微不易察觉之处源发,这是一次天台山游客心灵磁场与体验的升级蜕变,来到天台山,即可在追寻“风”的艺术展的过程中,开始一段沉浸式的“听风、闻风、触风、看风、与风对话”之旅。

这次活动由北京WING励智品牌旗下策展机构“艺术IP”承办,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郝凝辉教授作为学术指导,参与的艺术家包括参加过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艺术家,以及来自俄罗斯、荷兰共十位艺术家驻留在天台山景区,以天台山的“风”为主题进行在地创作。艺术家们基于现场空间与在地人文等综合因素,创作了《避风港》、《UNTITLED》、《听风》、《风的理想》、《风语》……等十个艺术作品和六件与“风”相关的文创作品,共同构建出一座自由而浪漫的“山谷美术馆”。每一届“风的艺术季”大地艺术季,既为景区创作了可以长期保留的景观装置,丰富了景区的观览体验的场景,又有每年不同的临时性展出作品,常做常新,让每一年都值得期待。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作品:风的梦境  作者:艺术IP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作品:避风港  作者:张竹筠

 

五、“文旅融合”——就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以往,艺术被看做是只属于美术馆和城市的艺术。当大地艺术出现在中国时,也就意味着艺术从城市走向了乡村、走向自然场域,从被动的被观赏,走向主动的介入与参与,从单纯的视觉走向了更多元与广泛的人文关怀,从少数人的艺术,走向更多数人的体验。同时,文旅产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回归精神文化的属性,文化是旅游的本源,旅游是文化消费的行为,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从景点到文化体验,大地艺术在与文旅相向而行,邢台天台山“风的艺术季”就是两者“相遇”的交点。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  作品:风的梦境 作者:郑宏昌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成立了由当地在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让他们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但并没有将景区周边的村落居民以及他们的在地文化,更好的融入进来,也欠缺积极争取到当地政府的充分理解与支持,主要还是景区的独立行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大地艺术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地性和参与性,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在地性,还体现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与在地政府、市民、村民、机构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充分协作与参与,这种特性不仅仅是在共同产生和传递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它也是在重新定义景区空间功能和组织方式。我们试想一下,天台山并非生来就是一个经营性的景区,当它没有被开发成一个收费景区时,它与周边居民的联系是什么?它会被延续和承载的价值会是什么?我们在思考如何重构天台山景区的运营逻辑与经营价值时,我们需要重新回到“原点”去思考我们能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和文化上的“血脉”连接,而大地艺术就是通过艺术家驻留与当地人共同创作的艺术活动,本质上也是对特定空间的价值回归与功能重塑,从“小景点”到“大景区”的转变,使区域内不同的个体与机构形成能彼此共振和相互连接的“社区”,挖掘更广泛的精神文化资源,为景区赋能,也为将来的景区新业态的经营形成持续的、具有粘性的社群化基础。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艺术IP艺术家及志愿者团队

这次活动艺术家的参与是积极而又有使命感的。大地艺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与机会,我们看到大地艺术似乎天然就有一种“新生”的力量,不论是遗弃的厂区,还是陈旧的老城,亦或是衰败空心化的乡村,都可以通过大地艺术的“驻留”而重获新生,由原来的空间功能在跨领域的交流中被二度覆盖,用极致的内容来赋予它新的意义。艺术家的创作动力一方面来自于艺术家们试图脱离城市,寻求一个理想的乌托邦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另外一方面希望能将艺术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传达自己的社会观念,以此来呈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也会提升景区游客的辐射范围,尤其是周边城市的中产阶层,也是弥补了景区周边艺术类公共场馆和内容供给的不充分。通过艺术、文化重新链接人与人关系,组织和发展生活的文化生态,吸引更具消费力的游客,就如同阿那亚等项目,最终形成一个艺术游憩的生态社区,天台山风的艺术季就是每个人心目中如同风一样自由和洒脱乌托邦与理想国。这样的“场域”一旦通过持续累积形成,会重构天台山的游憩逻辑,即是全国乃至全球艺术家们关于“风”主题创作的精神家园,又是艺术休闲消费的场域,以此派生出艺术观展、艺术研学、艺术驻留、艺术营地、音乐节、酒吧等艺术休闲游憩业态。

 
“天台山·风的艺术季”仲夏趣玩嘉年华-晚风市集

中国旅游业的增量时代过去,存量优化开启,速度型增长过去,质量型增长开始。邢台天台山这类的景区,在存量时代如果还靠传统旅游的同质化“建设项目”,只会进一步助推文旅过剩,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与大地艺术的结合,树立“大景区”和“轻文旅”的理念,通过艺术对景区及景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赋予新的价值,营造新的文化游憩的场域,衍生新的经营业态,打造景区可持续化的文化IP,是质量型发展及运营思维主导的体现,也是合乎文旅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了方向,剩下的就是坚定的执行,一个超级IP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不断重复的累积,突破临界点,最终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新场域、新体验、新消费”的全新发展格局。但同样也对景区的运营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山岳旅游景区到文化游憩社区转变,从传统的景区管理往文创IP运营转变,这确实不易,但也是决定最终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天台山 风的艺术季” 
策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