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136 8103 129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坚持公益导向: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为全民共有,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应该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同时,景区门票定价主要是用于补偿景区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成本等。总之,诸多景区坐着收钱的好日子结束了。



笔者了解到,全国249家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超过100元的景区接近一半。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已成为阻碍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国家发改委的“降价令”其实也是旅游产业变革发展的契机,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真正的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适当降低景区门票价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们旅游出行意愿,扩大旅游消费支出,进而达到扩大消费、刺激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倒逼景区摆脱门票经济的老路,丰富旅游产品组合,提升游客体验,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免门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早有先例,如杭州西湖景区,要在2002年实行免门票的十多年间,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增加数倍,人流量增加带动当地餐饮、零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迎来井喷。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破解单一的门票经济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难点和阻力。


 

门票思维导致旅游的产业链延伸乏力


在门票经济思维下,旅游产业链条短、业态单一,更多的是“吃、住、行”,而“游、娱、购”发展乏力,只有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强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设施建设,推出旅游商品、衍生产品、节事赛事、演艺演出开发等,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挖掘旅游的体验、休闲、养生、健身、商务、科普、研学等多种功能,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才能让地方从旅游门票经济发展为旅游产业经济。这种产业的延升都是“技术活”,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才能很好的适应与发展。


 

产业供给端市场机制失灵,创新动力不足

 
旅游产业的供给端相对封闭,社会上很多优秀的企业不能充分的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创新上来,就比如大受游客垢病的旅游购物,大多由某地的小商品企业和所谓的土特产卖场把持,提供低劣甚至欺骗性的商品和服务,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游客的消费。所以破解供给端市场失灵的状态,让真正有效的市场力量介入,提升优质旅游资源的供给能力,形成良性的市场供给的创新力,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小景区”到“大旅游”,缺乏构建区域旅游公共品牌的意识

 
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开发经营呈现规模小、分散化等特征,优势龙头景区和拳头品牌产品没有起到带动、串联其他景区的作用。因此,要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整合旅游资源,打破体制障碍,探索集中统一开发的方式,促进“小景区”向“大旅游”转变。通过联票、基础设施联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联合营销等方式,推动以大带小、以小托大,形成景区景点之间、旅游与产业之间的全域化、品牌化发展,这需要有关部门有构建区域旅游公共品牌的意识,进行以旅游为抓手,进行全域资源的整合构建,真正做到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


发改委的景区门票降价令是促进旅游产业化和全域旅游开展的好事,是从实际利益上让景区有变革的动力与压力,如何延伸旅游消费链条?如何在供给端旅游创新动力?如何构建区域旅游公共品牌,从而达到资源整合与产业带动的效应?是我们破解门票经济的钥匙。
 
 
特邀主编:梁昕
文字编辑:小智
图片编辑:雷宇
版式设计:晶晶
编辑邮箱:wingidea@163.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